实时:聚焦丨“五地建设”:天津静海瞄准定位发力

2023-06-08 10:50:52    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

图片来源/摄图网


(资料图)

■刘菲菲

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准坐标定位?面对这道战略大题,天津静海给出了答案。  静海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明显,围绕打好“健康牌”、着力打造“五地建设”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实现错位发展、联动发展、协调发展,以一域服务全局,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。  “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、新场景,赋予京津冀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、示范区’的新的战略定位。”这对静海提出了更高要求。  5月31日,天津市委召开十二届三次全会,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安排部署。静海将抢抓历史机遇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准坐标定位。着力打造先进制造创新地、健康产业聚集地、晚年幸福康养地、体育健身打卡地、休闲旅游目的地,在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担当静海责任,展现静海作为。  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静海坚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,着力提升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研发能力,加大规上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,巩固全国焊管生产基地、全国五金制品出口基地、中国自行车(电动自行车)之都、中国乐器产业基地优势地位。  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地和长三角、珠三角布局北方的生产基地、总部基地,重点发展循环经济、智能制造、电动汽车产业,着力引进一批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项目,建设京津冀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加快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,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,推动更多顶尖技术在静海落地转化,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,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。  健康产业是静海的特色优势产业。近年来,静海围绕“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”“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基地——省部共建组分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”这两个基地,打造中西医“双航母”医疗集群。  依托协和天津医院、中医一附属国家中医医学中心,发展中西医特色高端诊疗服务,全力争取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、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和国际诊疗中心落地;依托天津基地项目,加快免疫细胞治疗、干细胞基因治疗等技术研究转化,重点发展疫苗制剂、细胞治疗药物、肿瘤靶向药物、再生医学药物等生物药品制品;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张伯礼院士科研团队,培育中医药“产学研用种”产业链,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研发制造,打造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基地;依托“天津·中关村生命健康谷”、协和留创园,规划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。  同时,静海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,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点承接医疗养老产业。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,满足群众多样化、多层次的康养需求的基础上,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,推进区、镇、村三级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,为群众提供均等、可及、优质的公共卫生、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,打造服务京津冀的区域诊疗中心。  创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建立完善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体系,将“中国自行车之都”文化元素导入体育活动,发展中老年、青少年、幼儿、亲子等多层次多项目的主题运动会,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,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。依托23座专业化、国际化体育场馆集聚优势,加快建设覆盖全民、统筹城乡、设施完善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建设体育强区。持续提升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辐射力、影响力、吸引力。  “休闲来静海,让心静下来”已经深深印在静海的文旅体和商贸融合的骨子里。静海结合“东湖西林”大美生态格局,推动文化、生态、乡村、商贸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,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发展。  培育“旅游+乡村”新业态,以休闲农业、美丽乡村为依托,打造集生产功能、生态功能和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;打造“旅游+商贸”新场景,创新开展大美静海消费季、汽车消费节和京津冀年货节等活动,加快重点商业设施建设,营造多元消费场景,打造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静海地标商圈和区域消费中心。

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。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,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。

热点链接

●民生论谈丨立法提速 学前教育走向“幼有善育”

●关注丨出境融资热度提升 监管层加快完善规则

●聚焦丨山西太原:“西山模式”让荒山穿上花衣裳

●经贸新声丨赵福军:推动自贸试验区产业链跨境治理

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

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

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

关键词:

X 关闭

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?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新华社
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:已立案调查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
X 关闭